長期腰背痛 或患強直性脊椎炎?

經常腰酸背痛,早上起床時背痛、關節僵硬嚴重,可能是患上強直性脊椎炎。強直性脊椎炎的腰背痛與一般的肌肉痠痛和關節勞損有時難以區分,部分患者因此而延誤診治。有什麽徵狀和檢查有助及早發現強直性脊椎炎?如確診,應怎樣治療和護理呢?

每 1000 港人

約有 3 個

患強直性脊椎炎

強直性脊椎炎

男女患者比例

4 : 1

強直性脊椎炎

發病年齡一般在

16歲至40歲

強直性脊椎炎 成因

強直性脊椎炎成因

強直性脊椎炎,又稱僵直性脊椎炎 (英文為 Ankylosing Spondylitis,簡稱AS),是一種與免疫系統有關的風濕病。強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漸進式慢性炎症,其成因目前尚未明確,但已知與自身免疫系統失調有關。因身體的免疫系統錯誤攻擊正常組織,以致脊椎關節及骶髂關節等出現發炎、疼痛、僵硬。

以下因素可能會增加患強直性脊椎炎的風險:

  • 基因遺傳:有研究發現,強直性脊椎炎與HLA-B27抗原有關,90%以上的患者帶有此遺傳基因。不過,即使帶有這基因,也不一定代表你會患上強直性脊椎炎。根據一些統計數字,如帶有HLA-B27基因但並沒有親屬患強直性脊椎炎,發病率僅為2%;如帶有HLA-B27基因且有父母或兄弟姊妹患強直性脊椎炎,發病率則大約為20%。
  • 細菌感染
  • 性別:強直性脊椎炎主要影響男性,男女患者比例大約為 4 : 1。
  • 年齡:強直性脊椎炎的發病年齡一般在16歲至40歲之間,最常於20至30歲左右發病。

強直性脊椎炎病徵及倂發症

強直性脊椎炎的症狀因人而異,其主要徵狀包括:

  • 下背痛及僵硬,痛症持續三個月或以上。尤其是早上初醒時腰背部特別僵硬,即所謂的「晨僵」;
  • 在活動或運動後痛楚會減輕,但靜止不活動或長時間維持同樣的姿勢後,會感到疼痛僵硬。這與機械性背痛不同,強直性脊椎炎是愈休息愈痛的,而因姿勢不正確或勞損而引致的機械式背痛則在休息後痛楚會減輕;
  • 腰背痛在晚間尤其嚴重,患者經常因背痛而痛醒;
  • 痛楚一般最先在盆骨與尾龍骨之間的骶髂關節出現,並逐漸由下而上伸延至臀部、上背部、前胸及頸部。

強直性脊椎炎在發病初期,通常是骶髂關節因發炎而受到侵蝕。當炎症減退時,原骨骼外圍會出現新生骨骼。如炎症反復發生,新生骨骼會融合在一起,導致骶髂關節位的活動幅度下降,腰部不能再靈活轉動。隨著病情惡化,症狀會延伸至頸、胸椎及腰椎之間,脊骨前端韌帶變硬,令椎間互相緊連,此時強直性脊椎炎患者再難以做彎身或轉身的動作,而胸部肋骨之間的關節亦可能受到影響,而令患者難以如常舒展胸膛。當病情發展至後期時,腰椎至臀部之間、肩膀和腳跟都會受到影響,脊柱變得畸形,形成脊椎彎曲形態,從而嚴重影響活動能力及日常生活。

強直性脊椎炎除了會影響脊椎關節和周邊關節,亦會影響關節以外的多個器官。如果得不到適當的診斷和治療,強直性脊椎炎可能會引致以下倂發症:

  • 虹膜炎 / 葡萄膜炎:這是強直性脊椎炎的常見倂發症,約40%患者會同時出現虹膜炎,導致眼睛紅腫充血、視力模糊、怕光和流眼水等。如病情惡化,有機會引致黃斑水腫、青光眼白内障,甚至失明。
  • 肺部病變:如影響胸部肋骨,會限制肺部的擴張,令患者出現咳嗽甚至呼吸困難的情況。另外,少數強直性脊椎炎患者可能會出現肋膜炎、肺纖維化等。
  • 腸道炎:部分強直性脊椎炎患者會出現腹痛、腹瀉及大便有黏液帶血等情況。
  • 心血管病變:強直性脊椎炎可能會引起心瓣膜病變,導致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或心房纖顫等。
  • 腎炎:有少數強直性脊椎炎病人出現A型免疫球蛋白腎炎,有輕微血尿。
  • 骨質疏鬆:強直性脊椎炎患者因椎骨僵硬而令身體活動量減少,骨質密度下降而容易造成骨折。
強直性脊椎炎 症狀
強直性脊椎炎 診斷

強直性脊椎炎檢查

部分強直性脊椎炎患者以為其腰背痛只是一般的肌肉痠痛,從而延誤診斷和治療。如果你有腰背痛的困擾,不妨做一個簡單的小測試,回答5條是非題,看看你的背痛是否發炎性背痛,如由強直性脊椎炎引起。

過往,醫學界主要採用1984年修訂的「紐約標準」,作為強直性脊椎炎的診斷標準。但是,有關標準的門檻甚高,未能有效診斷出早期強直性脊椎炎個案。現時,醫學界普遍採用新的確診準則,綜合了臨床診斷、血液檢測、影像學檢查、基因測試及病人問卷等多個範疇的資料作參考,不但可提高診斷的準確度,也有助及早發現早期強直性脊椎炎患者。

  1. 臨床診斷:醫生會詢問病人的病徵和家族病史等,亦會進行臨床檢查,如檢驗背部、骶髂關節、骨盆、胸部及腳跟等的發炎疼痛情況,確定脊骨的活動情況和胸腔的擴張機能等。
  2. X光檢查:X光檢查有助確定關節的發炎情況和受破壞程度,以及監測疾病的進展。不過,在強直性脊椎炎發病早期,關節可能未受到破壞,所以X光不一定能幫助診斷,需要利用其他檢查去確診。
  3. 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或磁力共振掃描(MRI):電腦斷層掃描或磁力共振掃描可幫助檢查關節的發炎、變形情況,有助發現早期的強直性脊椎炎。
  4. 血液檢測:血液抽檢可了解病人的紅血球沉降速率(ESR)及C反應蛋白(CRP),檢查病人的關節發炎程度。如兩者的數字上升,則顯示體內炎症活躍。另外,強直性脊椎炎有機會引致貧血,進行全血圖檢驗(CBC)有助確定病人有否貧血。
  5. 基因測試:透過抽血檢查可了解患者是否携帶HLA-B27基因。如有此基因,也不一定代表患上強直性脊椎炎。所以,需配合其他檢驗結果及臨床觀察才可確診。

強直性脊椎炎治療

強直性脊椎炎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運動治療,目的是幫助患者減輕痛楚和僵硬,以及防止關節變形,維持脊椎的活動能力。

強直性脊椎炎藥物治療

用於治療強直性脊椎炎的藥物類別,包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COX-2抑制劑、改善病情抗風濕藥(DMARDs)和生物製劑(Anti-TNF)。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和COX-2抑制劑

  • 治療強直性脊椎炎的一線藥物,可消炎、減輕痛楚和關節僵硬,但不能改變病情及恢復活動能力。
  • 常見的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胃潰瘍。
  • 藥物包括布洛芬、奈普生、吲哚美辛、塞來昔布等。

改善病情抗風濕藥(DMARDs)

  • 具有調節免疫系統的功效,主要用於改善強直性脊椎炎患者周邊關節的發炎情況,有助控制關節症狀和延緩關節受損。
  • 少數患者在服用後會出現皮膚過敏、腸胃不適、肝功能受損、白血球偏低等副作用。
  • 常用的藥物包括甲氨喋呤(MTX)、柳氮磺胺嘧啶。

強直性脊椎炎生物製劑(Anti-TNF)

如果強直性脊椎炎患者的病情持續活躍,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強直性脊椎炎生物製劑針對導致損傷性炎症反應的抗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簡稱 TNF),有助紓緩痛楚,減輕僵硬程度,改善脊椎的活動能力以及筋腱連骨骼的發炎程度,防止關節繼續被侵蝕和變形。

強直性脊椎炎生物製劑透過皮下注射或靜脈注射使用,副作用包括增加受感染的機會、充血性心臟衰竭。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而為患者處方適合的藥物。如有疑問,可向你的風濕病科醫生諮詢。

強直性脊椎炎運動治療

強直性脊椎炎患者應做適當及適量的運動,以強化相關的肌肉,幫助維持或改善關節的活動幅度。適合強直性脊椎炎患者的運動包括:

  • 由物理治療師或職業治療師指導的仰臥、俯臥、訓練站姿和坐姿的運動等
  • 水療
  • 瑜伽、太極、游泳、緩步跑等帶氧運動

強直性脊椎炎患者可在早上起床後或晚上睡覺前進行運動,因為經過一夜的休息或一天的工作後,肌肉和關節處於疲勞或僵硬的狀態,而運動有助舒緩疲勞,恢復關節和肌肉的靈活性。

強直性脊椎炎手術治療

如果強直性脊椎炎患者的髖關節已僵硬及變形,便需考慮接受髖關節置換手術,把已病變、僵硬的髖關節切除,並裝置人造關節。在手術後,患者關節可恢復大部分的活動範圍,且不再感到痛楚。

對於出現嚴重駝背的強直性脊椎炎患者,則可考慮接受脊椎體截骨術。手術在脊椎進行截骨,從椎體後方拿取一楔形骨塊,然後用鋼板螺釘等內固定植入物把脊椎固定於較直姿勢。如有疑問,可向你的骨科專科醫生諮詢。

強直性脊椎炎 治療
強直性脊椎炎 護理

強直性脊椎炎護理

目前,暫未有方法可根治強直性脊椎炎。強直性脊椎炎患者在遵照醫生的指示服用藥物和進行檢查的同時,不妨參考以下6個護理要訣,幫助控制和改善病情:

  1. 培養恒常的運動習慣;
  2. 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睡姿,應選擇有挺直椅背及坐下時背部可碰到椅背的椅子,以及選用有承托力的床墊;
  3. 戒煙;
  4. 注意營養攝取,小心飲食衛生;
  5. 留意身體的變化,如背痛、關節僵硬的病情有變,應多與醫生溝通;
  6. 保持心境開朗,可參加病人互助組織的活動,在增加治療和護理方面的知識之餘,亦可與病友交流分享,得到情緒上的支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