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留家中與家人頻拗撬?看準時機溝通好重要

常留家中與家人頻拗撬?看準時機溝通好重要

撰文:臨床心理學家馮逸健博士

環境變化,心情變化

受到疫情的持續影響,由一月起香港的糼稚園、中小學,以至大學都相繼停課,有不少學校將課程改為網上教授,而部份公司也實行在家工作的安排,讓家庭成員突然增加了大量相處時間。很多人會覺得偶爾不用回辦公室,能稍作休息是一件好事,然而長時間身處在這個特別的環境轉變下,無論是家長、學生以及其他上班族都有機會吃不消,情緒亦因為要面對這些非預期的事情而遭受到不少負面影響。

或許我們平常未必留意得到,但其實我們每天都會依靠一些日常生活的小事來讓自己提起精神,調整心情或維持動力。例如我們會跟同學或同事談話,與朋友共同進餐聊天,到外面散步呼吸新鮮的空氣和伸展一下身體四肢。但現時大家習以為常的生活要暫時被逼改變,更不是一段短的時間,我們都需要很多耐性和時間去調節。

由於我們突然不能夠去做那些舒緩心情的活動,情緒自然會首當其衝受到打擊。同時,香港普遍居住空間狹小,不少人要跟不需要上班或上學的家人密集相處,感覺猶如「困獸鬥」,生活中的磨擦便自然地不斷增加,加上負面情緒不得以宣洩,情況容易一發不可收拾。

會傷心的說話,會傷身的行為

疫症對於家長們也是一場嚴峻的挑戰,一邊要應付上司的「隔空指揮」,手機電腦不離身,另一邊又要照顧在家中悶得發瘋的小朋友,甚至要為同樣在家工作的家人準備一日三餐,壓力比上班工作有過之而無不及,加上每天還不斷被新聞上的疫情消息轟炸,負能量每天都在累積。然後當遇上小朋友不聽話或鬧情緒,或與家人意見分歧時,本身壓抑在心內的情感便有可能一觸即發,輕則口不慎說出傷害性的說話,重則動手傷害對方。

即使我們沒有辦法控制疫情,但要控制自己因為疫情及各種原因逐步升溫的情緒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嘗試:

1. 維持社交活動

雖然在非常時期我們還是應該#StayHomeSaveLives,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能跟他們繼續交流和保持聯絡。當你感到悶悶不樂,不妨主動在社交媒體跟朋友或家人聊聊天,紓發一下情緒。這不但不會將疫情散播,還會讓你在這個讓人透不過氣來的氣氛得到一點支持,紓解那份孤獨、悶悶不樂和焦慮的心情;

2. 出外走走

待疫情稍稍緩和後,我們可以在安全的情況下到外面走走,在陽光下釋放一下鬱鬱不樂的心情。就算不能走到太遠,也可以把在家附近散散步,長期被困在家中確實會讓人覺得很難受。尤其是小朋友,讓他們活動一下,他們就不會把那份儲在體內的能量在家中爆發,亦不會讓家長的肩膀百上加斤。當然到人多熱鬧的地方活動就絕對不建議了;

3. 在家中為自己放鬆

在家中進行不同的放鬆練習,例如正念呼吸練習或肌肉放鬆練習。這不但是個讓你放鬆心情的活動,你也可以鼓勵家中小朋友或成年人一起練習,配合播放一些大自然的聲音,從而為家中營造一個輕鬆的氛圍;

4. 留意情緒變化

要主動留意自己的情緒變化。當你感到情緒正慢慢升溫,就不要去跟任何人討論或爭拗,甚至不要去教訓小朋友。因為那些都是會讓你情緒進一步惡化的機會,後果可能不堪設想。相反,你可以嘗試慢慢將呼吸放慢,並投放所有注意力到你的一呼一吸,直至你感到情緒逐漸回復平和,才去繼續處理其他事情。帶著平靜心境和放鬆心情來做事,效果可以相差甚遠,亦可以避免激烈爭吵;

5. 表達你的感受

跟伴侶互相坦白訴說感受也是一個很減壓的方法,讓他/她成為你的情緒合作伙伴而不是令他/她成為另一個壓力來源。要嘗試的是只談你們彼此關係以外的感受和情緒,而不是將眼前發生的事情當作是他/她的過失般向對方發脾氣;

6. 尋求支援

如果情況確實無法控制,請記住尋求專業幫助。透過網上問診服務,你可以安在家中接受情緒和心理上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