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青少年及儿童自杀(一):认清七大先兆、两大准则

防止青少年及儿童自杀(一):认清七大先兆、两大准则

本港18岁以下人士自杀个案连续两年上升,一方面令不少市民大众心痛,另一方面让家长加倍担心子女的情绪问题。的确,这些担心都是合理的。精神科林树强医生指,不少年轻人自杀的个案中,自杀者其实早已患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而且不少家长回望,都会发现其实自杀者早已表现出各种受情绪困扰的征状,只是自己没有留意,因此未能及时采取行动。对此,林医生分享了以下七大青少年及儿童很可能患上了情绪障碍的先兆,以及评定这些先兆的严重性的两大准则,有助父母掌握子女的情绪健康状况。

 

七大青少年及儿童患上情绪障碍的先兆

1.失眠、经常难以入睡

虽然时下不少年青人都习惯晚睡,但如果子女经常在床上辗转难眠,样子毫无精神,甚至主动抱怨自己失眠,父母则需要加倍留意这是否患情绪病的症状。

 

2.胃口变差

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通常胃口都不错,因此若子女胃口变差,即使对着本身喜欢的食物都失去兴趣,以致日渐消瘦,家长就应该格外留神了!

 

3.成绩退步

情绪问题会令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

情绪问题会令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而且难以集中。如果抑郁或焦虑的情况较为严重,患者更会出现思考缓慢和记忆力变差的征状,导致在校表现退步。因此家长若发现子女在没有特别原因的情况下成绩退步,便应适当地了解他们的情绪问题。

 

 

4.社交退缩

社交退缩的意思是避免与人接触,在年青人中的具体表现通常包括减少与朋友见面、不愿上学,或什至平时机不离手的,也渐渐少用网上社交平台或与朋友传短讯。这些也是青少年和儿童受情绪问题困扰的表现。

 

5.失去对日常嗜好的兴趣

孩子对平时喜欢的东西失去兴趣,例如不再玩电脑游戏、不去跟朋友打球,都是很明显受情绪问题影响的表现,家长切勿误以为孩子「终于生性」,而忽视不寻常的转变。

 

6.经常无故哭泣

当发生不愉快的事情,适当的情绪宣泄是需要的。但如果子女经常性突然哭起来,又说不出是什么事情让他们伤心,家长就应正视他们的情绪问题,进一步了解他们最近的心理状况。

 

7.透露轻生的念头

很多时候青少年和儿童会在轻生前透露想结束自己生命的念头,可惜有些父母可能以为他们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因此白白错过了避免悲剧发生的机会。林树强医生提醒:「如果子女说出一些很负面的想法,例如觉得人生没有希望、做人毫无价值、看不到将来等等,家长就必需要多加留意,并为他们寻求协助!」

 

假如子女除了透露「想死」的意愿,还有计划怎样、在哪里,甚至什么时候了结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一个很严重的警号,家长千万要立刻让他们接受专业的辅导或治疗。

 

两大评定情绪障碍先兆严重性的准则

认识各种先兆后,就可以了解如何评定先兆的严重性。


1.时间长度

林医生指,一般而言诊断抑郁症时都以症状持续两个星期或以上为准则,因此若以上情绪低落的征状持续发生多于两个星期,或者已是抑郁症的初期表现,若不及时处理,患者或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2.原因

经历失恋、宠物离世等,情绪低落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事件已发生了一段长时间,子女仍然郁郁不欢,这就是抑郁的表现。林医生续指,情绪低落与不愉快事件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也是很重要的指标,「有可能很多琐碎的事情都可以让患者不开心或焦虑,患者看任何事都会很负面。」

 

父母们都不希望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造成年轻的生命殒落。在给予子女关心之余,家长们也应随时留意家中子女的身心状态。此七大先兆与两大准则将协助各位掌握及判断子女的情绪健康状况。

 

(资料由精神科专科林树强医生提供)